垦区检察机关流程监控实施细则(试行)之民事
行政案件
时间:2019-11-26
来源:建三江人民检察院
编辑:薛庆喜
录入:薛庆喜
审核:刘爱因
【字体:大 中 小】
一、案件受理阶段
1、本院是否有管辖权(依据:《民事诉讼法》第208条、《人民检察院民事诉讼监督规则(试行)》——以下简称《民事诉讼监督规则(试行)》第11-17条;《行政诉讼法》第93条、《人民检察院行政诉讼监督规则(试行)》——以下简称《行政诉讼监督规则(试行)》第8条)
2、是否属于人民检察院受理范围
(依据:《民事诉讼法》第209条第1款、《民事诉讼监督规则(试行)》第24条、31条、32条、33条;《行政诉讼监督规则(试行)》第5-7条)
3、受理材料是否齐全:当事人申请;当事人以外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控告、举报材料;转办、交办函及其他证明材料
(依据:《民事诉讼监督规则(试行)》第23条、25条、26条、27条、28条、45条、46条;《行政诉讼监督规则(试行)》第36条)
4、受理文书是否及时规范送达
(依据:《民事诉讼监督规则(试行)》第37条;《行政诉讼监督规则(试行)》第36条)
二、案件审查阶段
1、是否履行告知义务(依据:《民事诉讼监督规则(试行)》第49条;《行政诉讼监督规则(试行)》第36条)
2、是否听取当事人意见
(依据:《民事诉讼监督规则(试行)》第50条;《行政诉讼监督规则(试行)》第36条)
3、应回避的是否按照规定回避;当事人申请回避的是否按照规定程序做出是否回避的决定并通知申请人
(依据:《民事诉讼法》第44条、《民事诉讼监督规则(试行)》第18-22条;《行政诉讼监督规则(试行)》第36条)
4、审查监督的方法、手段是否符合规定:听证、调查核实等
(依据:《民事诉讼法》第210条、《民事诉讼监督规则(试行)》第57-73条;《行政诉讼监督规则(试行)》第13条、 36条)
5、中止或终结审查原因是否符合规定、相关法律文书是否制作规范;中止审查的原因消除后是否及时恢复审查;中止或终结审查是否到本院案件管理部门登记
(依据:《民事诉讼监督规则(试行)》第74条、75条、106条;《行政诉讼监督规则(试行)》第36条)
三、案件审查终结阶段
1、审查终结时是否制作审查终结报告,提出处理意见(依据:《民事诉讼监督规则(试行)》第52条;《行政诉讼监督规则(试行)》第36条)
2、案件是否经集体讨论,并报检察长批准或经检察委员会讨论决定
(依据:《民事诉讼监督规则(试行)》第53条;《行政诉讼监督规则(试行)》第23条、 32条)
3、案件审查终结作出相应决定后是否规范制作相关法律文书并履行送达、报备程序
(依据:《民事诉讼法》第208条第2款、条212条、《民事诉讼监督规则(试行)》第54条、88条、89条、90条、92条、93条、100条、101条、103条、104条;《行政诉讼监督规则(试行)》第23条、24条、25条、27条、32条)
4、案件是否在规定时间内审查终结
(依据:《民事诉讼法》第209条第2款、《民事诉讼监督规则(试行)》第56条;《行政诉讼监督规则(试行)》第125条)
四、出庭及对处理结果审查阶段
1、人民检察院提出抗诉的案件,人民法院再审时,人民检察院是否派员出席法庭(依据:《民事诉讼法》第213条、《民事诉讼监督规则(试行)》第95条;《行政诉讼监督规则(试行)》第26条)
2、是否规范履行出庭检察人员义务
(依据:《民事诉讼监督规则(试行)》第96条;《行政诉讼监督规则(试行)》第36条)
3、对人民法院的处理结果进行跟进监督,并进行相关处理(监督规则116条、117条)
(依据:《民事诉讼监督规则(试行)》第116条、117条;《行政诉讼监督规则(试行)》第33条)
4、办理案件过程中发现的违纪违法线索是否移送相关部门
(依据:《民事诉讼监督规则(试行)》第113条;《行政诉讼监督规则(试行)》第35条)
五、其他方面监控内容
1、案卡填录是否及时、准确。是否有跨月填报、修改案卡情况的发生,是否对案卡关键性、节点性内容进行修改,修改内容是否符合真实性、逻辑性。(依据:全国检察机关统一业务应用系统使用管理办法(试行)及统计报告工作特点)
2、案件是否形成卷宗,卷宗装订是否符合《人民检察院民事行政监督案件卷宗归档顺序(试行)》,归档前是否经案件质量评查部门进行评查。
(依据:《民事诉讼监督规则(试行)》第122条;《行政诉讼监督规则(试行)》第36条;《人民检察院案件质量评查工作规定(试行)》)